来源:洞见研报行业前沿
01
结婚率一降再降
单人户一涨再涨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结婚登记对数从1,286.6万对降至610.6万对,结婚率呈逐年下降趋势这意味着选择单身和独居的人群规模不断扩大。与此同时,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3年中国一人户数量从67,160户增至90,456万户,年复合增长率达7.7%。
(资料来源:KPMG China)
我国结婚登记人数自2013年起逐年下降,晚婚晚育及丁克家庭比例增加,叠加新生儿出生率持续走低,家庭结构正从小型化核心家庭向多样化转变。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近年来,我国出生率持续走低。2020年中国人口出生率为8.52‰,首次跌破1.0%;2021年到2023年间持续下跌,2023年更是创下1978年以来最低记录,出生率降至6.4‰,全国新生儿数量仅有902万人。其中,一线城市上海的出生率更是低至3.95‰,生育率为0.6,是全球生育率最低的城市之一。
(资料来源:西南财经大学)
受生育意愿累积、各地生育支持政策逐渐落实以及龙年生肖偏好等因素影响,2024年中国新生儿数量增加52万人,这是自2017年出生人口连续下降7年以来的首次回升。然而,尽管新生儿数量有所回升,2024年中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仍为-0.99‰,人口总量仍在减少。
02
被“单”出来的超级赛道
宠物:情感代偿的千亿市场
城镇宠物犬猫数量较2023年增长了2.1%。在人口出生率持续低位运行的背景下,宠物正逐渐成为家庭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在已婚未育和丁克家庭中,宠物不仅承担着陪伴角色,更在某种程度上填补了家庭情感需求的空白,成为维系家庭情感的重要纽带。
(资料来源:KPMG China)
全球宠物殡葬服务市场呈现显著增长趋势,2024年全球宠物殡葬服务市场规模估计约为17亿美元, ,预测期内市场将以9.1%的复合年增长率稳步扩张。
(资料来源:大数跨境)
居住:从“买房结婚”到“租房悦己”
单身人群对居住的需求从“家庭刚需”转向“个人生活载体”,催生了单身友好型居住生态。长租公寓运营商如自如、蛋壳推出小户型定制化服务,2024年广州更率先允许单身人才申购三房配售型保障房,降低户籍与社保门槛。智能家居渗透率达65%,折叠餐桌、壁挂洗衣机等 “空间魔法” 设计让 1㎡承载烹饪、办公、健身全功能,欧瑞博、小米等品牌推出千元级智能套装,覆盖安防、温控、娱乐全场景。共享居住模式在日本已成熟,国内也出现 “共享厨房+独立卧室”的新型社区,满足社交与隐私的双重需求。
(资料来源:炼丹炉大数据)
一人食:方便与仪式并存
>>>便捷化:市场规模:预制菜稳步增长,有望突破万亿大关。数据显示,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2024年达到5466亿元,预计到2026年接近10720亿元。自热米饭、速冻饺子等品类占据单身冰箱半壁江山。
>>>品质化:人均消费50-100元的“一人食”餐厅崛起,如日式定食、小火锅品牌,通过隔板设计、单人套餐解决社交尴尬。
>>>场景化:便利店推出“微波炉即食+咖啡吧台”组合,提供预处理食材与食谱卡,满足单身厨房的“伪烹饪”需求。
(资料来源:汉鼎智库)
03
正在冒头的边缘蓝海:
银发单身与养老焦虑
当“不结婚”遇上“老龄化”,养老不再是60+的专属议题,而是提前被30-45岁单身人群写进了自己的未来账本。
2024-2025年,个人养老金里,30-40岁开户数逐年增长;
带跌倒报警的智能床垫,大量买单者是“为自己十年后准备”的35-45岁单身族;
养老焦虑正在“前置”,银发经济的第一波增量不再是高龄老人,而是今天还在KTV里庆祝“单身自由”的年轻人。
(资料来源:同程艺龙)
技术拐点:2024年12月,工信部发放首批“人形机器人进家庭”试点牌照,预计2026年形成10万台出货量,其中35% 被定位为“单身陪伴+家务”场景。
(资料来源:百思特管理咨询)
不结婚不等于不花钱,当婚姻从“人生必选项”变成“可选项”,消费力并未消失,只是被重新分配:与其追问“年轻人为何不想结婚”,不如研究“他们把钱花到了哪里”。这条曲线没有婚礼进行曲,却写满了新的商业密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或立场,不代表新浪财经头条的观点或立场。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与新浪财经头条联系的,请于上述内容发布后的30天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