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佛山兄妹IPO敲钟了,悍高集团开盘涨200%
一个并不起眼的IPO诞生。
投资界获悉,今日(7月30日),悍高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悍高集团”)正式登陆深交所主板。此次IPO发行价为15.43元/股,开盘大涨超200%,市值220亿元。
这是佛山今年首家主板上市公司。乍听陌生的悍高集团成立于2004年,身后掌舵人是一对佛山兄妹——欧锦锋和欧锦丽。他们以五金代工起家,历经二十余年打拼成就一家高端全屋五金解决方案企业,见证家居行业浮沉变迁。
而此刻,随着房地产时代远去,中国家居行业正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
兄妹联手
干出一个家居IPO
这是一个典型的粤商创业故事。
时间回到1989年,欧汉章在佛山创立一家生产烤炉配套烤架的企业。随后在1998年,儿子欧锦锋从德国留学归来,开始进入公司工作。直到2004年,欧锦锋开始接手家族企业。
悍高集团董事长欧锦锋(图源自公司官网)
这一年9月,欧锦锋在佛山杏坛南朗村租下1500平方米的厂房,创办“凯高五金制品有限公司”,从事五金加工与出口。他的妹妹欧锦丽同样加入公司,任职副总经理。“既然交给了下一代,就要放手,就要给予充分的信任。当时我父亲对我只有支持,没有干预。”欧锦锋曾对外表示。
起初,凯高以工厂代工的业务形态为主,主要通过参展去接国内外订单。后来欧锦锋决定创立自有品牌,在2007年将公司由代工业务转型为厨房功能五金产品业务,同时更名为“悍高集团”,由欧锦锋任职董事长。
此后悍高全面终止代工业务,导致数亿元代工订单流失,也让一些员工感到迷茫。但彼时在欧锦锋看来,如果仅仅是做一个放碗筷道具的架子,技术含量并不高,而且谁都能做。经过一番思索,悍高集团决定将多功能五金拉篮定位为公司的重要产品。
但很快2008年金融危机袭来,悍高的海外客户们都要求不要出货,一度陷入现金流困境之中。欧锦锋曾回忆起那段时间,坦言自己压力大得每天晚上都睡不着觉。
此后,悍高集团重点组建自有研发中心,确立原创设计、精工产品的差异化路径。在2013年成立厨具公司,从原来的拉篮、转角、高柜等产品拓展至水槽、龙头等厨房五金。
2017年,悍高集团再度向一站式高端全屋五金解决方案转型,从厨房五金扩展到功能五金、基础五金、柜类照明、内门锁、智能厨电、户外家具等品类。随着品类扩张,原有的产能已无法满足市场需求,悍高又打造了超40万平方米的数字化生产基地群。
其实早在2022年7月,悍高集团就启动IPO计划,首次递交招股书,后在2023年3月初被受理。但随后两度收到深交所问询函,曾因财务资料更新问题三次中止审核。直至2025年4月,悍高集团才迎来上市委会议,并获通过。
经历了一波三折,兄妹两人终于站上了IPO敲钟舞台。
崛起于佛山
家族色彩浓厚
招股书显示,按产品性能和功能划分,悍高集团产品类别主要包括收纳五金、基础五金、厨卫五金、户外家具四大系列。其中,收纳五金和基础五金产品销售占比在65%以上,占据了悍高集团营收的半壁江山。线下直销前五大客户包括欧派家居、全友家私、青岛有屋、志邦家居、金牌厨柜。
具体来看业绩方面,2022年至2024年,悍高集团分别实现营业收入为16.20亿元、22.22亿元、28.57亿元;对应扣非净利润为1.99亿元、3.29亿元和5.2亿元。同时预计2025年1至6月实现营收13.87亿元至15.02亿元,同比增长17.04%至26.77%;预计净利润2.34亿元至2.63亿元,同比增长18.64%至33.66%。
销售模式方面,悍高集团主要以经销和直销相结合、线上和线下相补充的方式在境内外开展悍高自主品牌产品以及贴牌产品的销售。据招股书介绍,境内线下经销是悍高集团的主要销售渠道,主要采取“先款后货”的销售政策,经销商需在公司订单确认后及时全额支付订单货款。
值得注意的是,悍高集团2023年度和2024年度退出经销商数量分别增长6.12%和36.54%。对此,悍高集团解释称,主要是因为公司更加注重经销渠道的精细化运营,着力提高经销商的质量,并且适度淘汰部分经营不善的经销商。
不难发现,这是一家典型的家族企业。
欧锦锋与欧锦丽直接和间接持有悍高集团共计83.74%的股份,并实际控制89.76%的表决权。不仅如此,欧锦锋兄妹的相关亲属也在公司担任要职。其中,欧锦锋妻弟林居右担任云商部供应链总监,欧锦丽丈夫苏健源则担任采购副总监。
据招股书披露,2020年12月至2021年11月,悍高集团先后共获得外部股东投资4次,累计融资2.6亿元,参投机构包括顺德智谷、顺德智造、二鸣投资、兔宝宝、青岛华真、尚壹投资。最后一轮融资过后,悍高集团估值约29亿元。
回顾悍高集团的崛起历程,佛山在当中所扮演的角色不容忽视。欧锦锋此前曾在采访中提到,悍高集团在最初建设总部大楼时,土地十分稀缺,当地政府不仅及时给予了80亩到100亩之间的土地支持,并且在后续的建厂和办证过程中提供了一条龙服务。
一句“有家就有佛山造”,让佛山这个名字响彻全球。作为传统优势产业,佛山泛家居产业经历了从“传统制造”到“智能设计”,从“贴牌加工”到“品牌矩阵”,从“享誉国内”到“走向全球”的跨越式发展,至今集群规模超1.5万亿元。
这里坐拥全国最大的白色家电基地,还是全国最大的铝型材加工基地、全球最大的家具生产和出口基地之一、全球最大的陶瓷生产基地之一……亦如欧锦锋所言,相比海外市场当地品牌,佛山的产品更具性价比。“佛山制造有产业链优势,每一个配件、每一个原材料,都有产业配套,可选择性非常多。”
一半火焰,一半海水
这是一抹缩影。
今年,一众家居企业迫切排队A股。1月,亚联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在深交所主板成功上市,成为2025家居行业首家上市公司。该公司成立于2005年,主营人造板生产线和配套设备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不仅打破欧洲厂商的垄断,主要产品国内市占率也位居前二。
紧随其后,来自中山的太力科技也于今年5月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这是一家主营业务为真空收纳、壁挂置物、气调保鲜、户外装备、安全防护等多品类家居收纳用品及相关功能材料的企业,产品远销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
同一时间,智岩科技正式向深圳证监局提交上市辅导备案报告。该企业成立于2017年,专注于智能家居产品的研发以及上下游供应链优化,产品涵盖智能氛围照明系列、智能小家电系列。
当然,更受瞩目的还有陶瓷品牌马可波罗。经历多年波折,今年1月马可波罗终于在二次上会时成功过会,并于近日提交注册。这意味着,距离其IPO上市只差最后的临门一脚。
正所谓“一半火焰,一半海水”,家居行业掀起IPO热潮背后,实际却是行业近年来的持续低迷。
中国建材流通协会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规模以上建材家居卖场累计销售额为1.49万亿元,同比下降3.85%。与此同时,房地产市场持续调整,家居行业作为其下游产业,也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Wind数据同样显示,截至7月23日,在已披露2025年上半年业绩预告的26家上市家居企业中,仅有11家成功实现盈利,而亏损的企业却多达15家。
更令人唏嘘的是,2025似乎成为家居行业的多事之秋。据公开报道,已上市的居然智家、美凯龙、富森美家居的三位创始人今年陆续被“留置”,其中外界熟知的居然智家董事长汪林朋,近日已不幸离世。
如此一幕幕,令人唏嘘。
众所周知,产品同质化、服务滞后等问题已成为家居行业通病。在消费升级浪潮下,智能化、环保化、个性化需求正重塑市场格局。然而要实现转型并非易事,家居企业势必要投入更多的真金白银。由此一来,上市自然就成了家居企业缓解资金压力的首选手段。但若企业仅依赖融资输血,恐难逃“上市即巅峰”的困境。
站在历史的长河来看,每一次重大危机都孕育着新的发展契机,行业低谷期往往是转型的最佳时机。活下去,一切才有可能。
本文来源投资界,作者:刘博,原文:https://news.pedaily.cn/202507/552955.shtml